新东方网>家庭教育>学龄前>亲子关系>正文

家庭教育之“六大忌”

作者:

来源:

2016-02-04 10:43

新东方家庭教育微评:家庭生活中有种种根深蒂固、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、从未加以审视的观念,它们会带来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觉,有时会成为教育的阻碍。例如,“我家的孩子我最了解”、“孩子毕竟是孩子”、“养儿防老”,不一而足。惟有破除这些框框,家长们才会少犯一些家庭教育中的“忌讳”。


  文/黄全愈,转载自教育思想网


  无微不至地关怀

  “无微不至地关怀”,这很能迷惑人,让人以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很了解。其实,中国家庭教育的毛病之一,是家长很不了解自己的孩子。

  不少教育专家认为: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父母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。

  我觉得,这个说法没错。因为从怀孕的那一刻起,父母就是这个世界上与孩子在空间距离上最接近的人。从牙牙学语,到十八九岁离家上大学,父母又是与孩子在时间上接触最长的人。这个空间最短,时间最长,足以让父母成为世界上了解孩子的当仁不让的第一人。

  但“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父母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”,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,或者说,一个表面现象。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问题的另一面。其实,父母又是世界上最不容易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人。

  为什么?

  刘三姐曾揶揄对歌的秀才唱道:“讲眼前,眼前眉毛有几根?”的确,天天照镜子、看尊容,你知道自己有几根眉毛吗?当然,这是笑话。说明“距离”与“了解”是两回事。

  父母最不容易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孩子,有两个原因:一是太容易带上主观色彩,被主观的偏见蒙蔽。比如,只看到长处,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甚至不愿承认孩子的短处;二是自以为了解孩子,反而容易被空间的近距离拉远了心理的距离。

  请试问自己几个问题:

  我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吗?

  我知道孩子的潜在兴趣是什么吗?

  我知道我骂了孩子或打了孩子以后,他或她在心里想什么吗?

  我知道孩子在心里对哪个异性有好感吗?

  我知道有什么东西是孩子跟同龄伙伴说了,但没有跟我说吗?

  我知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、不喜欢哪个老师吗?

  我知道孩子最讨厌我的什么方面吗?

  我知道孩子至今对我保密的事情吗?

  ……

  做父母的心想,我天天好吃好喝地养着孩子,要星星不给月亮,对孩子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,孩子能有什么不让我知道的呢?其实,这往往是一厢情愿。空间的近距离和亲缘关系,并不等于心理上、感情上的近距离。

  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从这个意义上说,父母实际上又是世界上最不容易客观地了解自己孩子的人。特别是中国父母,从来都是“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孩子的一切”,根本没有必要,也没有这个意识去了解自己的孩子,因此更给做家长的了解孩子增加了困难。

  无节制地满足

  中国家长对孩子“无节制地满足”,说起来是有“私心”的,是有潜在的回报企图的。无后为大、养老送终、重男轻女、光宗耀祖……都是“私心”的文化根源。

  有哪个中国家长完全不想孩子将来回报自己的问题?换言之,有哪个中国家长不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?有哪个中国家长根本不去想孩子将来要报答父母的问题?恐怕很少很少。

  美国的家长一般都不指望能从长大的孩子那里得到什么回报。孩子能“成人”,能幸福、愉快,就行了。另外,“无节制地满足”的结果,就是“无节制”地干预,“无节制”地期望,就是家长“无节制”地“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孩子的一切”。

  无边际地许诺

  “无边际地许诺”,能兑现的就成了“无节制地满足”,不能兑现或根本就没有心兑现的,就成了空头支票。既然家长能开空头支票,孩子为什么不能也来个“无边际地许诺”?一旦形成恶性循环,责任一定在孩子。不知今年高考,是否有孩子就诚信问题谈一谈家长的“无边际地许诺”?

  无原则地让步

  “无原则地让步”,一方面是“家长用自己的意志来主宰孩子的一切”,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“无原则地让步”。这看起来是矛盾的,实际并不矛盾。中国家长的问题是:该把孩子当孩子时不把孩子当孩子,不该把孩子当孩子时又把孩子当孩子。我们常常看到的是,中国的独生子女在应该对大人说“NO”时,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立意志和不同见解;恰恰相反的是,在不该对大人说“NO”时,又无理取闹,甚至为所欲为。其实,问题还是出在大人身上,出自家长对“孩子毕竟是孩子”的错误理解。

  “孩子毕竟是孩子”,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。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,毕竟是孩子;但孩子又毕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,他们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孩子。我们的社会和文化,正是在该把孩子当孩子的时候,没有把孩子看成是孩子;而在不该把孩子看成孩子时,又把孩子当成孩子。

  无分寸地褒贬

  “无分寸地褒贬”,一般来说,家长的毛病是夸大孩子的长处,这是通病,不需我的赘述。

  我想谈的一点是,由于许多家长恨铁不成钢,看到的多是孩子的短处;由于我们的文化特别强调谦虚,所以,孩子有意无意地爱夸大自己的短处。说自己长处时小心翼翼、咬文嚼字;说到自己短处时爱夸大其词,无限上纲。似乎夸大短处是一种美德。

  我倒觉得,比孩子夸大自己的长处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,反而是孩子对自己的缺点或弱点的夸大。我们几时曾注意或批评过孩子对自己缺点或弱点的夸大呢?我们不是反而认为孩子夸大自己的缺点或弱点是一种美德,是一种值得大加赞赏的美德吗?

  一个爱夸大自己短处的人,要么是言不由衷,要么是灰溜溜、

  无底气、缺自信者。家长应该毫无保留,甚至是夸张地鼓励孩子。但无分寸地褒、无分寸地贬孩子,都没有好处。

  无休止地唠叨

  “无休止地唠叨”体现的是家长的无能。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,剩下的就只能是家长“无休止地唠叨”,甚至是“无休止”的冲突。

相关推荐换一换

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ICP备05067667 | 京ICP证060601号 | 京网文󞪍]0911-960 | 京公网安备1101084985

Copyright©2011-2020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